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题西园雅集图       (元/)姚文焕
宋家全盛日戚里肃高风四海才华萃西园爽气浓衣

冠名教异兴趣一时同雅好随宾客风流见主翁珍藏
出古物能事竞新功离席高谭永行厨异味重台池迷
远近杖屦任西东竹色仍多碧蕉花也自红文章关世
道富贵感秋蓬良会难为数清驩未易穷兰亭祓褉事
金谷绮罗丛回首俱陈迹君看图画中
  题顾进道所藏西园雅集图  (元/)张天英
西园缅邈天中开仙山渌池异蓬莱翠葆翛翛拂花去
传迎 都尉朝
天回宝绘前荣日初旭一时冠盖如云来 (第 22a 页)
   吕冢考
半逻之南有吕冢相传谓吴孱陵侯蒙冢也考吴志蒙

卒于公安史不言其葬处而盛弘之荆州记云长沙蒲
圻县有吕蒙冢冢中髑髅极大蒙形既长伟疑即蒙髑
髅则冢之在楚可信矣按汉末黄巾之乱吴有许升妻
吕荣不辱于贼为所杀糜府君敛钱葬之嘉兴南土人
号义妇堰然则吕冢殆吕荣之冢其音声相近遂讹荣
为蒙尔地名之传于今往往非昔即以嘉兴论如由拳
之讹为油潭西埏之讹为西县蹲宾之讹为蒸饼射襄
之讹为寿香新塍之讹为新城徐弯庙之讹为徐偃王

庙盖不可胜数矣书以俟记地志者正之
 辨
   尚书古文辨
尚书古文出孔子壁中安国孔子后悉得其书考伏生
所传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以授 都尉朝
倪宽于时司
马迁亦从安国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 (第 6b 页)
   古文尚书考序
古文尚书出于东晋江左诸儒靡然从之而河北犹守
郑氏古义唐初修正义始专用梅氏一家之学自宋讫
明攻其伪者多矣而终无以窒信古文者之口其故有
三谓晚出书为伪则并壁中书而疑之不知东晋之古
文自伪西汉之古文自真也谓梅本不可信则郑本当
可信又疑其出于张霸不知郑所受于贾马者即孔安

国之古文不特非张霸书并非欧阳夏侯本也孔壁本
有太誓与今文同太史公所载许叔重所引郑康成所
注皆真太誓也自梅书别有太誓乃以旧太誓属之今
文东晋之太誓固伪西汉之太誓则非伪也且安国为
武帝博士所传授即伏生二十九篇其后得壁中书以
今文读之字句或异因别为说以授 都尉朝
等由是尚
书有孔氏之学其增多十六篇虽定其文而无其说故
马季长云逸十六篇绝无师说也诚知安国之真古文
(第 3b 页)
  (公主则拜驸马都尉通典唐驸马都尉从五品皆/尚主者为之开元三年八月敕驸马都尉从五品)
  (阶宜依令式仍借紫金鱼袋天/宝以前悉以仪容美丽者充选) 都尉朝
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 (第 33a 页)
此者欲以摧折山水之固也/令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大败/铣曰)朝鲜之垒不
刋南越之旌不拔(拜涉何为辽东部 都尉朝
鲜袭杀何/五臣夲有也字/善曰史记曰天子)
(鲜为四郡又曰南越吕嘉反以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天子遣左 (第 16a 页)
蜀王遣任满据荆门帝遣/征南火将军岑彭攻之满大败)朝鲜之垒不刋南越
之旌不拔(史记曰天子拜涉何为辽东部 都尉朝
鲜袭/杀何天子遣左将军荀彘击朝鲜朝鲜入杀)
(其王右渠来降定朝鲜为四郡又曰南越吕嘉反以主/爵都尉杨仆 (第 14a 页)
出处难信者。何也。安国书始非秘而不行。安国得古文而校定今文。文多舛异。遂分为二学。大史公亲受于安国。 都尉朝
以下。皆师受者。刘向又校定错简。其传至于马郑辈。皆治古文者。今文学则寝废矣。然太史只依俙言。安国又得 (第 460H 页)
逸书十馀篇。不言定为五十八篇而传释矣。 都尉朝
师安国。而第第相传。至于马郑。则安国既定五十八篇。必不独取载伏书者。以传授。奈何。二十五篇。马郑不见 (第 460H 页)
中。未知谁指。而右袒古文之徒。乃引此为安国尚书流传之證。其亦难矣哉。二曰传授之疑。汉书儒林传曰安国授 都尉朝。
朝授胶东庸生。(后汉书作庸谭。)生授清河胡常。常授徐敖。敖授王璜平陵涂恽。(后汉书作涂惮。)恽授河南 …… (第 239L 页)
贼语以诘贼者也。)然则自 都尉朝。
下至桑钦所传者。仍二十九篇而已。其十六篇则竟未有人传授矣。后汉书儒林传曰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自安 …… (第 240H 页)
杜林同时。虽未必即传漆书本。而杨孙二家后于杜林。则其为孔为杜。又不可知。且设谓皆传孔氏之书。亦当仍如 都尉朝
以下之秖传二十九篇而已。何补于增多十六篇之传授乎。若谓此四人之传。未尝阙十六篇。则儒林传又称杨伦讲授 …… (第 240L 页)
自为书。(及马融注周礼。欲省学者两读。具载经文。而经传始合为一。)然若使孔氏之传。无经而独行。则是自 都尉朝
下至桑钦。只习安国之传。而初不见经文只字也。此岂理也哉。(经传虽不合编。而传必随经。如周易古木之例。 (第 243H 页)
   冤词三 经文在外者。自 都尉朝
至桑钦。尹敏至杨伦。太保郑冲至梅赜。皆历有授受。彼我传述。并无伪学。 老师宿儒。不可轻为谤讪。况古先 ……   冤词二十二(古文何尝自东晋出也。伏生今文立学。几及百年。而后出于壁。出甫四年。又遭巫蛊。 其在官书则科斗原文。见藏秘府。而私学则 都尉朝
、桑钦、刘歆。以至孔僖、杨伦。 王肃、皇甫谧、郑冲。以至梅赜。安国之传。东晋始行。古文之经。非东晋始
 镛案孔氏所献。本四十五篇。(艺文志并计伪太誓一篇。故云四十六卷。)此云十六篇者。藏于秘府。伏而不发者十六篇。馀则布在于人间也。〇又按经或脱简者。尚书逸礼之谓也。(酒诰召诰有脱简。见上。)传或间编者。诗传左传之谓也。(当时无书传。)详观全文可知也。
{上乙二}汉书儒林传云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袭用史记文。)安国授 都尉朝。
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  (第 190L 页)
都尉朝
授胶东庸生。(即庸谭。见后汉书。)庸生授清河胡常。(字少子)常授虢徐敖。敖授王璜、(字子中)平陵涂恽 …… (第 190L 页)
 镛案汉书艺文志。有杜林苍颉训纂一篇。苍颉故一篇。(西溪丛话云杜邺尤长小学。邺子林好古。其正文字过于邺。故言小学者宗杜林。)盖其所学。深于古文。故上溯苍颉。为之训诂。虽入于小学家流。其实古文尚书释文也。其所得漆书亦古文。未献之前。依其字样。漆写于缯帛。仓(一作苍)颉文 以存本面者。故爱之宝之。犹恐坠失。若是今字传誊之本。何至珍惜如是。〇又按杜林尚书之学。其师友渊源。即张竦、贾徽、刘歆、郑兴、卫宏之等。(见本传及儒林传。)直抵于王璜、涂恽。乃 都尉朝
、胶东庸生之嫡传也。其传卫、徐两生之语。悽婉感慨。半宣半吞。是其中别有隐痛可知。其云前于西州得之者。 …… (第 191H 页)
尚书。遂显于世。
 镛案贾逵之学。本出涂恽。而乃为杜林漆书作训。则杜林漆书之本出涂恽又明甚。涂恽者。 都尉朝
之嫡传也。乃卫宏训旨。贾逵书训。马融书传。集大成于郑玄。则杜林古文之为世所宗久矣。其为孔安国之嫡统。 …… (第 191L 页)
 镛案王肃书注。虽与郑玄不同。既善贾马之学。则仍是杜林之本。即孔氏古文。至曹魏之时。再立官学矣。至于郑玄之注。其立学官。似在西晋之时。元帝时乃简省员数。非创置也。此时梅书已行。岂有创立郑学之理。特以旧立之故。许其并存耳。然且郑氏单称尚书。孔氏乃称古文尚书。(即梅书)新间旧贱妨贵。势已成矣。
{上乙九}隋书经籍志马融注尚书十一卷。郑玄注尚书九卷。王肃注尚书十一卷。〇又云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马融郑玄。为之作传注。然其所传。唯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谓伏本)非孔旧本。(节)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唯传郑义。至隋孔郑并行。(孔即梅氏也。)而郑氏甚微。
 镛案杜林之书。本为 都尉朝
之嫡传。而马郑之学。接于杜林。则是孔安国主鬯之孙也。隋书病其所传唯二十九篇。然孔氏之书。能有师说者。 …… (第 192H 页)
献不同。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起。不得奏上。安国遂私传其业于 都尉朝。
…… (第 192L 页)
 镛案孔安国以考今文。得多十六篇。(累见前)诸文历然。今忽云得增二十五篇。何据矣。古文尚书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昭载汉艺文志。今忽云五十八篇。何据矣。两汉诸史。皆无安国作传之语。诸史皆云安国献之。(荀纪云安国家献之。)今忽云作传而不得奏上。何据矣。 都尉朝。
胶东庸生之嫡传。下抵于涂恽、(已见前)杜林、贾逵寔得其宗。公诸一世。无所隐秘。今忽云私传其业。何据矣 …… (第 193H 页)
 镛案武帝之前。早有泰誓。故伏生书大传。称八百诸侯。俱至盟津。白鱼入舟。又董仲舒引书曰白鱼入于王舟。伪太誓之行。盖已久矣。(或云伏生董生引伪太誓。如墨子孟子引古太誓。今不见全文。民间太誓。如梅氏太誓。得依此以造全篇。)然则孔安国所说太誓。即

伏生所说艺文志所载卷数。或系 都尉朝
以下后学之所增也。(先儒称安国蚤卒。则武帝末太誓。非安国所能收也。)
{上丙七}后汉纪云(献帝建安十 …… (第 194H 页)
郑玄之等。相传相授之学。皆拥虚簿乎。且此增多之篇。出壁以来。绝无师说。(上甲九)若使安国之传。果传于 都尉朝。(上丙二)
则两汉以来。何至于绝无师说耶。伪者始欲作十六篇而止。因太甲说命太誓之等。其在先秦古籍。多有可采。(左 …… (第 197H 页)
牵合。而预题曰尧典耶。是其合之也。明在孟子之前。伏生抑冤矣。 且使安国真有是传。真有是序。公而传之于 都尉朝。(上丙二)
私而传之于孔僖。(上乙三)则两汉诸人。一何蒙昧。坚以舜典为尧典耶。汉书王莽传云尧典十有二州。 …… (第 197H 页)
训谟之言。非比痈疽马医之方。青囊秘诀。一子单传。又何必传子孙孙。以贻后代哉。司马迁切友也。不以示之。 都尉朝
嫡传也。不以授之。后世子云。其何以待之。今详其意。传子孙孙。以贻后代者。暗指汉章帝时孔僖也。博雅同志 …… (第 198H 页)
所献二十五篇为真经乎。窃尝论之。孔安国得书之后。其生并一世。耳提面命者司马迁。其造门执贽。亲受句读者 都尉朝。
其嫡传直下。尸厥匕鬯者胶东庸生。校雠同异。考验完缺者刘向。(上甲八)移书博士。图列学官。衷悃幽愤。溢 …… (第 200L 页)
不拗哉。刘向校书之时。博问民间。广求古文。唯胶东庸生寔传孔学。(上乙一)当此之时。胶东庸生如有所受于 都尉朝。(隋书谓孔安国私传都尉朝。上丙二。)
则抱书往天禄阁上。以伸巫蛊以来幽郁之情。天理则然。而寂寥残经。无所增多。是都尉朝、胶东庸生、王璜、涂 (第 201H 页)
民间。广求古文。唯胶东庸生寔传孔学。(上乙一)当此之时。胶东庸生如有所受于都尉朝。(隋书谓孔安国私传 都尉朝。
上丙二。)则抱书往天禄阁上。以伸巫蛊以来幽郁之情。天理则然。而寂寥残经。无所增多。是 (第 201H 页)
都尉朝
、胶东庸生、王璜、涂恽之等。皆不见孔安国之传也。刘向、刘歆、班固之等所知者二十九篇。所见者十六篇。而 …… (第 201H 页)
此二十八字。而慎徽五典以下。固具于伏生之书。〇 取王范注补之。)
{上壬二}先儒唯见孔疏。故孔安国、 都尉朝。
以传于王璜、涂恽、杜林、贾逵、马融、郑玄之书。三十四篇真古文。全然未闻。又据梅氏大序。深信伏生误以舜 …… (第 203L 页)
。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春秋古文尚书。(贾逵传)令甲森严者。何据矣。
冤词三 经文在外者。自 都尉朝
至桑钦。尹敏至杨伦。太保郑冲至梅赜。皆历有授受。彼我传述。并无伪学。 老师宿儒。不可轻为谤讪。况古先 (第 204L 页)
贤垩(一作圣)之册。二禅三代之迹。
此段诈甚矣。 都尉朝
、桑钦。虽是嫡传。一字不传于后世。尹敏、杨伦。虽亦大鸣。片言不流于后学。唯贾逵、马融、郑玄之学。有传 …… (第 204L 页)
也。伏生今文立学。几及百年。而后出于壁。出甫四年。又遭巫蛊。 其在官书则科斗原文。见藏秘府。而私学则 都尉朝
、桑钦、刘歆。以至孔僖、杨伦。 王肃、皇甫谧、郑冲。以至梅赜。安国之传。东晋始行。古文之经。非东晋始 (第 209L 页)
其一也。〇毛又计穷。欲以两汉古文之学。割去于孔氏书谱中。先把孤弱无援之胡常、盖豫。先试手势。然胡常者 都尉朝
之嫡孙。(上乙二)盖豫者。汝南周防之严师。(上乙三)皆不可妄犯。唯所谓孔安国不本于安国。是宜割去耳。 …… (第 212L 页)
秘书。世儒固不得见。刘向、刘歆则见之矣。(上甲八)武成日月。又何与梅书不合。而著之于三统历也。其传之 都尉朝。
以至桑钦者。世人又何不见。孔僖、丁鸿、周防之等。聚弟子千有馀人。以讲此书。(上乙三)得见者已千有馀人 …… (第 217H 页)
  
讲义一 嘉庆庚午四月之望。臣在荼(一作茶)山谪居。疏理梅书之案。偶检笥笈。得我 正宗大王御制尚书条问一道。盖亦反复究诘于梅本之真伪。而思阐朱子之志者。臣复恭三诵。潸然以泣。益知我 圣主察理之明。无微不烛。无奸不照。敬录 原问。遂为条对如平生。以寓 于戏不忘之思。
御问曰汉兴。六籍皆有师承。一经之中。诸家之本。亦各不同。如易有三。诗有四。春秋有五之类是也。而不过为字句之增减。训诂之出入而已。若以全经论之。未尝不相同。而独尚书有今古文之异。一为二十八篇。一为五十八篇。则不但字句训诂之异也。篇帙之多寡。盖或相倍。而今观古文增多二十五篇。颇有可疑者。盖孔安国承诏作古文之传。在武帝之末。而上之秘府之后。不及颁行。则其书虽在于秘府。而外人莫或得见也。虽汉书及正义。自 都尉朝
以下。至于梅赜。而略言其私相授受之人。而汉后诸儒。实皆不得见。
 臣对曰 (第 217H 页)
都尉朝
者。孔安国之嫡传也。四传至王璜、涂恽。平帝之时。王莽奏建学官。莽败而官学亦废。唯贾逵之父贾徽。亲受古 (第 217H 页)
文于涂恽。传之子逵。以至于马融、郑玄。此乃孔安国之真传也。彼所谓梅赜者。无源之水也。无根之木也。至于隋唐之际。圣主不作。真儒不出。郑学寝微。梅书

独行。弃真而取赝。使新而间旧。千古儒林之恨。未有大于是者也。孔安国虽献壁中之真本。而未献之前。私有翻写之本。故司马迁、 都尉朝。
以至许慎桑钦。无不传习。其秘府真本。刘向、刘歆。亲手考校。而东汉诸儒。讲授草野之间。动至千人。谁有不 (第 217L 页)
 吴草庐必取伏氏。黄南雷又许吴氏者。其病根皆抵于蔡九峰。蔡于梅氏之二十五篇。书之曰今文无古文有。此其头脑误处。今文古文皆无者。何得曰古文有乎。当时不检两汉史一叶。但执二十五篇经文。熟视而疑其伪而已。真赃未捉。罪人匿伏。每疑孔安国作伪书。不知梅仲真为真盗。慧眼如朱子者。以文体置疑。钝根如蔡氏者。谓师说过当。遂取而全释之。吴草卢(一作庐)亦未免此。
然从来之议古文者。以史传考之则多予(一作矛)盾。既云安国之学。以授 都尉朝。
朝授庸生。庸生授胡常。胡常授徐敖及王璜。涂恽授贾徽。徽以授其子逵。其传授历然。何以后汉书又称扶风杜林 …… (第 271L 页)
 史传本无矛盾。谓史传不合者。护梅书者抉摘眩乱之计。黄南雷亦习闻其说。未免疑贰。故言之如是耳。古文尚书。止有一本。再无第二本。与之相混。则凡称古文尚书者。皆孔氏壁中之本。非别本也。贾徽所授者此物。杜林所传者此物。非此物则不得称古文尚书。今乃欲以 都尉朝
以来。王璜涂恽之经为一本。又以杜林所传漆书一卷为一本。以眩乱人目者。将以进梅氏也。王璜涂恽。挟王莽之 …… (第 271L 页)
 按郑于增多十六篇注曰逸书。馀皆曰亡。
阎氏古文疏證钞三
乙七 阎云安国古文之学。其传有四。一传于 都尉朝。
一传于儿宽。一传于其家。孔僖传所谓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是也。一传于司马迁。(节)杜林漆书。贾逵为 (第 282L 页)
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
 
按杜林之书。本出于王璜涂恽。则四派之中。杜林即 都尉朝
之后也。贾逵之学。亦其父徽直受之于涂恽。本与杜林同门。故为之作训。
阎云梅氏书并立学官。家传人诵。其 …… (第 282L 页)
 按司马迁十岁诵古文。从安国问书。则安国年纪差高。可知矣。然则天汉后献书。虽有信文。犹可疑也。儿宽受业孔安国。不必以是年补张汤卒史蚤卒之文。尤可疑也。 又按初献而未立学官。不足问也。天汉后初献。八九年而为征和巫蛊之年。大序不理胜耶。此等盘诘。适足以增其气也。
阎云按儒林传似孔安国实兼今文古文而通之。其为博士时。自当授弟子以今文。禄利之路然也。别有好古之士。如司马迁、 都尉朝。
方从安国问古文。所谓古文不合时务是也。儿宽初事欧阳生治尚书。又诣博士。受业孔安国。本不当系宽于安国之 (第 283H 页)
仓○郑宽中)○郑宽中○赵玄○儿宽○蔺卿○夏侯胜(孔霸○周堪)○周堪(许商○牟卿)○牟卿○孔光
孔安国 (都尉
朝○孔僖○司马迁○儿宽 (第 323L 页)
)都尉
朝○庸生○胡常
徐敖(王璜○涂恽)涂恽(桑钦○贾徽)贾徽○贾逵
林尊(平当○陈翁生)平当(朱普鲍宣) …… (第 323L 页)
。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玆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 授都尉
朝。(服虔曰。都尉姓。朝名。)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 (第 324L 页)
。都尉
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朝常少子。常授虢徐敖。敖授王璜平陵,涂恽子真。恽授河南桑钦君长。王莽时诸学皆 (第 324L 页)
立。刘歆为国师。璜,恽等皆贵显。
 朱彝尊曰。孔安国得古文。考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以 授都尉
朝,儿宽。于是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 …… (第 324L 页)
 愚按自汉以来。尚书学有四。曰欧阳之学。曰大夏侯之学。小夏侯之学。三皆祖伏生。立之学官曰古文之学也。刘歆移书太常曰。鲁共王得古文于孔壁书十六卷。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藏于秘府。孝成皇帝乃发秘藏。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脱漏。传闻民间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乃有识者之所惜悯。士君子之所嗟痛也。(书止此)其称学官所传者。刘向以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者也。既称脱简。则可知篇目不甚参差。特篇简有脱迭耳。平帝时。既立古文尚书于学

官。且胶东庸生。即安国所 授都尉
朝之徒也。庸生三传而至王璜。四传而至涂恽。王莽时并贵显。此西汉时一盛也。恽传其业于贾徽。徽传其子逵。 (第 327H 页)
漈郑氏曰。按易,诗,书,春秋。皆有古文。自汉以来。尽易以今文。惟安国得屋壁之书。依古文而隶之。安国授 都尉朝。
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郑玄为之注。亦不废古文。使后学于此一书而得古意。不幸遭明皇。更以今文 …… (第 348L 页)
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而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立。私传其业于 都尉朝。
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而未得立。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作训。马融作传。 …… (第 350H 页)
心腹肾肠。曰夏肾阳。劓刵斀黥。云膑宫劓割头庶黥。是郑注不同也。三家之学。传孔业者。汉书儒林传云安国传 都尉朝
子俊。俊传胶东庸生。生传胡 (第 354H 页)
  

论马,郑传今文。唐孔氏亦疑古文。
陈氏▣曰。考之儒林传。安国以古文授 都尉朝。
第第相承。以及涂恽,桑钦。至东都则贾逵作训。马融,郑玄作传注解。而贾逵父徽。实受书于涂恽。逵传父业。 (第 383L 页)
曰。孔壁书不立学官。然而科斗原文见藏秘府。安国所写隶本。亲授 都尉朝。
以传至桑钦。东京魏晋。代相传授。逮至梅赜。故随经籍志云晋世秘府所存惟古文。经文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 (第 217H 页)
  

[总论]
汉兴六籍皆有师承。一经之中。诸家之本。亦各不同。如易有三。诗有四。春秋有五之类是也。而不过为字句之增减。训诂之出入而已。若以全经论之。则未尝不相同。而独尚书有今文古文之异。一为二十八篇。一为五十八篇。则不但字句训诂之异也。篇帙之多寡。盖或相倍。而今观古文增多二十五篇。颇有可疑者。盖孔安国承诏作古文之传。在武帝之末。而上之秘府之后。不及颁行。则其书虽在于秘府。而外人莫或得见也。虽汉书及正义。自 都尉朝
以下至于梅赜。而略言其私相授受之人。而汉后诸儒皆不得见。故太史公史记多用尚书文。皆是今文也。古文则未 …… (第 438H 页)
 锡夏对。古文尚书。本多可疑。其一文体之不类也。其二传授之无徵也。已悉于圣问中。无容更议。而尤可疑者。太史公号为亲受古文于孔君。而史记所引汤诰之文。与今汤诰悬异。则太史公所见他篇。亦安知其为今之所传耶。况今所谓梅赜所上者。究其源流。赜得之臧曹。曹得之梁柳。柳得之苏愉。愉得之郑冲。冲以上茫无师承。与马郑之统中绝。则原未尝与 都尉朝
以下一脉连贯。故朱子亦尝屡致疑焉。见于大全语类。不一而足。然谨取朱子平日之论。类聚而深究。则只致疑而 (第 439H 页)
沿革。真伪之得失。今可以明白剖析欤。
 熙朝对。书传汇纂。载孔安国五十九篇之传授渊源。而夏侯,欧阳, 都尉朝,
胶东庸生,清河胡常之徒。历历有其人。汉哀帝时。刘歆为太常博士。以秘府所藏古文。参考胶东所传古文。并无 (第 492L 页)
之命。)此皆孔壁真本也。安国授 都尉朝。
(第 574H 页)
都尉朝
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常授虢徐敖。敖授王璜,平陵涂恽。恽授河南桑钦。王莽时诸学皆立。(平帝时立 (第 574H 页)
文古文之不同也。孔安国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献之。藏于秘府。刘向挍录。此一古文也。安国传之 都尉朝
以下。至马融郑玄传注。此一古文也。杜林得西州漆书。传之卫宏徐巡。此又一古文。然安国之献之秘府。与传之 (第 24L 页)
都尉朝。
与杜林之得之西州。虽各一古文。而同一古文。此古文之真而同也。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如古文之▼(𢦏*(山 …… (第 24L 页)
古文之▼(㲃-殳+召)。今字作断。朋之假借为堋。好之假借为𡚽。皆安国刱为之。并口说各篇大义。递传至 都尉朝
以下。而其奇文异字。往往见于说文解字。许叔重所为其你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 (第 24L 页)